Thursday, March 27, 2008

靜‧第二天

11AM

看過團契的網頁,往團室跑過一回以後,我發現,薪火似乎已經相傳——當然,不是由我。

還記得當年走進中大團契的團室,馬上有一種家的感覺。那裏的人很歡迎我,跟我說很多讓我眼界大開的事情。他們說在苦難中不一定要認為這是天父給的挑戰和成長機會,你不用欺騙自己——登時讓我生出了對團契的歸屬感。

然後,我每天放學都到團室,看滿室的書,做家課,幫手做些剪剪貼貼,參加活動,也自己籌辦活動。
天空,突然之間擴大了。

發現聖經原來有這麼多個版本。原來看聖經還有歷史人文的角度。原來了解前文後理是這樣重要。原來實踐教義不只是輕輕讓一個座(那只是童軍式的日行一善),而是一生不捨的付出,行公義,好憐憫。

原來耶穌的要求這樣可怕。

於是我們說著恩典。我們說恩典不只是永生,不只是未來的,而是現在每一刻都在身邊的。在祈求而不得的時候,我們說著要等待,說要學習求的功課。

愈來愈鄙夷所思了。

自圓其說的一套,講到底只剩下一個信字。我找不到相信的理由。
要求愈清晰,愈需要信心和恩典。看清楚這是一個infinite loop之後,我選擇離開。
如果只有信者得救的話,或者由得我沉淪?

可能,我說只是可能,如果我沒有參加中大團契,我不會離開這個宗教。
悲哀嗎?其實也不一定。起碼在中大團契學到的很多價值觀,套用BF的說法,確實有天國的眼光。要求實行最底工資,了解在港的少數族裔;甚至在你給錢一個乞丐之前,也要問一句你是在幫助他,還是幫助自己。我們經常強調天國是怎樣的,社會應該是怎樣的,我們卻無力在地上活出我們所說的,甚至連在一個自私自利的社會裏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,我們也不懂。

因為我們跟本不懂社會,只是活在虛構的幻想中。我們甚至不懂提供解法方法。

結果是什麼?公義要求升上了天,浮浮的不著地,無法和生活連結起來,人就撕裂了。

這一切都是虛空。日光之下無新事,我怎麼如此傻?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3PM

再想一下,或者事情沒這麼糟。
其實團契讓我獲益良多。我眼裏的世界闊了,大了,多元化了,也實實在在地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不同的人,不同的事情,不斷地在發生。踏入社會以後,這些價值觀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。沒有團契,我不會有這些改變。
至於對聖經論著的理解,查經釋經的方法,我是想不到什麼實際的用途的了。反而,我是有機會多看看這本集歷史智慧道德愛情預言神蹟於一身的經典。這幾年的經歷也讓我對其他宗教產生了較大的興趣。不過本性懶惰, 吃好睡,還未收拾得起心情好好研讀一下儒釋道各式各樣的典藉。
至於宗教本身,我想暫時是不會重拾基督教的了。一個自圓其說的系統,我仍未找到相信的理由。


今天文章的結論令我自己也驚訝。我還以為經過一天細想,我能解開團契經歷形成的心結,再對這個宗教抱開放態度。結果我發現,高空不著地的要求以及其所產生的壓力早就不是障礙;反而,我最抗拒重新走進那套密不透風的思考模式。五年前我在blog裏寫過一篇文章,內容大概是發現基督教最重要,亦是唯一的支撐就是「相信」。那時候我選擇信,但心裏揮之不去地感到這個支持點太薄弱。四年級的時候我選擇離開,心裏暗暗知道這個薄弱的支持點終於撐不住了。信從何來?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7PM

問題回到了很基本的「你為何要信」。很清楚,如果相信的原因只在個人層面,那麼要我相信十分困難。我在網上找到《你為何要信》,但在看到第二音章的時候就放棄了。公式的答案,公式的証據。但我卻意外地找到一本書,《信仰對話錄》,裏面是多名中國學者對基督教信仰的書面對談,對話者是一位深信不疑的基督徒學者,和十多位先後到了外國的中國學者。他們對信仰,生死,國家,民主,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體會。這本書看很比較暢快。是尋找的開始嗎?可能是。放棄了孤獨流浪了嗎?或者吧。起碼,我是很清楚,暫時一個人走下去還是可以的,長時間就未必可以了。

2 Comments:

Blogger alonglongjourney said...

「於是我們說著恩典。我們說恩典不只是永生,不只是未來的,而是現在每一刻都在身邊的。在祈求而不得的時候,我們說著要等待,說要學習求的功課。」

自圓其說,似乎是在這部分開始發生。

2:49 PM  
Blogger alonglongjourney said...

另外我也奇怪,為何你會說基督教有一種密不透風的思維方式?教會說的那一套可能會如此,但團契說的也是嗎?可否多說一點。

2:58 PM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