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December 19, 2005

梁啟智﹕灣仔的所謂「騷亂」

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生

數日前還令香港人感動的和平示威者,為何轉眼間會變成漠視香港非暴力傳統的暴民﹖理由很簡單,因為世貿協議不是由香港人一人一票投票決定的。要評論示威者的對與錯,先要接受世貿的政治尺度(political scale)不是香港,而是世界。

這看似顯然易見的道理,香港傳媒的評論似乎並不理解。近日多數有關世貿示威的評論,都是以香港傳統的示威邏輯出發,硬套在外來的示威者之上,進而評點其抗爭手段的對錯。正是如此,香港的報章才會有「暴民襲港」或「港人動容」之類以香港為中心的頭條。

普羅論述謂香港的示威素來和平守法,卻忽視了這個非暴力傳統是建基於香港獨有的政治體制之下。港人在香港搞示威,目的是要顯示其立場受群眾支持,並進而爭取更多的認同。因為相關的政治尺度只限於香港,香港人的感受才會重要。所以無論民主黨或民建聯都不會搞暴力抗爭,背後的考慮不單是原則,更是選票。

外來示威者沒有這個考慮。和本地示威者不同,他們的第一目的不是贏取港人的支持。反正世貿協議又不是由港人投票決定的,港人是否支持並非核心問題,如果支持也只是錦上添花。示威者的目的也不是要進入會場,雖然行動上看起來是。但這行動卻是一個過程,最終的目的是爭取國際傳媒的注意。外來示威者寧可被香港的傳媒描黑,也要得到歐美傳媒的報道,是個很合邏輯的選擇。

只要把尺度一轉,便幾可確定示威者其實是「成功」了。以美國版的有線電視新聞網絡為例,連日來也只是報道美國國內的新聞,到了昨晚才把世貿放上頭條。是政治尺度的不平衡決定了抗爭的方法﹕香港警察要向香港市民負責,外來示威者面對的卻是國際輿論﹔所以暴力抗爭才會成為「指定動作」,前線警員也就成為代罪羔羊。

不從示威者角度考慮

批評流於表面

正是如此,對示威的評論才會陷入尺度的落差。香港民意對暴力抗爭的底線定得高,國際輿論卻恐怕要到了恐怖襲擊才會譴責。灣仔的所謂「騷亂」,正正就在這兩條底線之間。我不是要為暴力辯護,而是如果我們不用示威者的角度來考慮其動機,對他們的批評就注定要流於表面。

各位專業或業餘或茶餐廳時事評論員,請不要再用港人的尺度來衡量這次抗爭。香港的進步力量也許想以和平手段逐步教育大眾認識世貿,然而外來示威者所爭的卻是朝夕。無論我們如何不滿,也和遊戲規則的本身毫不相關,因為這就是世貿。

對,這次會議雖然由香港主辦,但無論是會場內外的規則其實都不由香港人決定,而是按照未必和香港相關的國際慣例進行。這種對本土特性的漠視其實就是世貿的本質。香港人一向自認精明,為何參加了這種甚為搵笨的組織,還要主動幫忙舉辦會議,卻是個該認真思考的問題。
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051218/12/1jogs.html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